查看原文
其他

建议:慎用“小当归”“小凤梨”称呼台湾同胞

星夜长街 星夜长街
2024-11-11

近来,经常见到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参与参访交流活动的报道。


这些活动在当下意义重要,本身也活泼生动,让许多台湾同胞感受到祖国大陆的善意和热情。


然而,有些媒体报道中,用“小当归”“小凤梨”作为代称,称呼这些台湾同胞。


个人认为,应当对此进行认真研究,谨慎使用。


“小XX”风靡全国,可能最开始是描述南方人来哈尔滨旅游的“南方小土豆”。


后来,这种称谓也引发了一些讨论。


“过于简单的总结会导致一些误解”。本是展现东北人热情好客、文旅传播拟人化的词语,开始被指“幼稚化语言”,被一些网友联想到地域歧视、身高歧视乃至性别歧视。


使用“小当归”和“小凤梨”称谓,也可能有这样的风险。


先说“小当归”。中药当归主产地在甘肃云贵川等西部地区,和台湾没有地理上的直接联系。称呼“小当归”,固然取得就是字面含义,“应当归家”,寄托了大陆民众的美好愿望。


但实事求是地说,这和当前台湾的主流民情并不完全符合。粗率使用它作为台湾同胞的标签,设身处地想一想,他们会不会有一种“被吃豆腐”的感觉?


媒体使用“小当归”,恐怕更多是为了内宣,目标阅读群体是大陆民众。但对于报道的对象台湾同胞,是否有意忽略了呢?


再说“小凤梨”。比起当归,凤梨是台湾特产,自然很容易被联系起来。相比较而言,口吻也亲切柔软。


然而,“凤梨”用很多南方方言来说,和“分离”比较相似。即便用普通话,也容易被关联。这样的描述,是否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联想呢?


两岸关系非常敏感,涉及到台湾方面尤其敏感。对台舆论宣传要适当放柔、放低身段,换位思考,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心态和感受。


如果未细想、拿不准,直接称呼“台湾同胞”“台湾民众”“台湾青年”“台湾朋友”,其实也蛮好。


本文不妥冒犯之处,敬请谅解,欢迎批评。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星夜长街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